零缺陷活动也称ZD活动,是由菲利浦·克罗斯比提出的概念;目的是消除工作中的缺陷,菲利浦·克罗斯比第一次提出“高质量是以低成本为代价”的概念,并提“出质量是免费的”,“高质量将给企 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
ZD活动于1964年传入日本,日本电气公司等许多企业开展了这项活动。ZD活动的基本观点为:
(1)否定“错误难免论”,追求缺陷为零的目标;
(2)每个人不仅是生产者,也是质量检查者,还是管理参与者;
(3)激励每个职工“第一次就要做好”的积极性,ZD活动对日本企业产生了相当积极的效果,促使每个员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努力实现工作无失误,信息传递无差错,生产装配无缺陷等,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3N管理模式是指不接受(NO accepting)不合格产品,不制造(NO manufacturing)不合格产品,不移交(NO transferring)(或不流出)不合格产品。3N管理模式的目的是控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确得每位员工加工的零部件达到100%的合格率,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目标,在日本的质量图表上,废品率不是以百分之几表示,而是以千分之几表示,长远目标是零。
“4M”是指对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等4种质量管理要素的科学运用。
即:人——激发最大的竞争意识;机器——保持最高的开工率;材料——达到合理的投入产出;方法——应用最佳的手段与途径。其中,突出对人的管理和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是“4M”的精髓;这与ISO9000族标准过程控制的思路与要求相同。
“5S”是日本企业近年提出的实现文明生产的5个管理手段,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整理就是把要与不要的材料彻底分开;不要的坚决处理掉,整理的目的是腾出空间,防止误用并保持清爽的工作场所,这是5S的第一步。
整顿是把使用的物品依规定的位置摆放整齐,并加以标识,对未作标识又未被处理的物品,现场管理人员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整顿的目的是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积压的物品,这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
清扫就是将工作场所、环境、仪器的设备、材料、工具夹等清洗抹试干净,目的是稳定产品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清洁是指以上三个环节之后的日常维获活动。企业规定,每天下班前3分钟(或5分钟)全员都要参加清洁作业,使整个环境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素养就是培养全体员工的良好工作习惯,组织纪律,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5S管理为日本企业创造了一个清洁、舒适、文明的生产环境,规范了员工的行为并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
返品制度是日本在商品流通阶段的质量管理手段之一,指企业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主动进行报废,部件更换,维修和回收,并按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回收产品的处理情况。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生产厂家有责任予以回收,并无条件地免费妥善处理;厂家必须如实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召回产品的处理情况,接受政府主管临督,检查和改进质量的指导。
在日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某公司自动回收某种商品”(尤其是食品和保健品等公司)无论是自己发现还是顾客投诉某批产品有质量问题,生产厂家都要不计成本地迅速回收此批商品,避免造成更坏的影响和更大的损失。如曾经曝光的三菱汽车公司虽然对有质量问题的汽车免费修理、更新,但没有按规定将处理情况如实向政府报告,就引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