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70年代始,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几乎融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这其中也包括环境问题对物流行业的影响,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绿色物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对运输引起环境退化的关注:道路、码头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汽车等交通工具尾气排放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因此,一些专家学者建议把环境问题作为物流规划的一个影响因素,成为绿色物流的雏形。此后,绿色物流从运输逐渐扩展到包装、仓储等活动中,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和体系。
另一个原因是物流市场不断拓展。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物流市场在不断地扩张和发展。传统物流只是关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过程,现代物流将这一过程延伸到从消费到再生产的流通。“逆向物流”由此诞生。它包括废旧商品的循环流通和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运输、管理。逆向物流可以减少资源消耗、控制有害废弃物的污染,因此也属于绿色物流的范畴。和很多与环保相关的问题一样,绿色物流先从发达国家兴起。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限制物流的环境影响。
例如,欧盟国家、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日本在《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明确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提出发展循环型经济的目标,积极扶持逆向物流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都积极响应这一行动,施乐、柯达、美孚、惠普等大型跨国公司都实施了逆向物流的项目,并且收益显著。
在我国,绿色物流尚未得到广泛共识,对绿色物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些局限。
物流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绿色的。美国管理学派认为,物流是“有效率、有效益”的过程,而物流管理是“高效和经济”的手段。不容置疑,物流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的目的是压缩成本。成本压缩创造了物流业的利润空间,即我们所熟知的“第三利润源”。
因此,物流的本质就是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提高流通效率、压缩流通成本。这个过程同时也节约了资源消耗、提高了资源效率,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是物流的本色。
既然如此,又何来“绿色物流”一说呢?这不是画蛇添足吗?不是的。从对市场供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供应和需求是市场的两大主导力量,市场的作用是促使两者均衡,从而决定商品价格。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物流供应方是有“绿色动力”的。物流企业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实现压缩成本的目的,并从中获利。资源集约程度越高,成本压缩程度也越高,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就越大。趋利的本性迫使物流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成为一股绿色的动力。不过,市场的另一个主角――需求方却没有“绿色压力”。生产、零售等企业,追求物流的质量和效率。即使环保对企业有利,需求方也仅仅关心内部价值链的环境问题,而不会关心企业以外的绿色物流问题。只要供应方能够按时按需将原材料或商品送到,保证企业的正
常运作,需求方就满足了。很自然地,为确保物流的质量和效率,需求方巴不得物流企业将所有资源全都用到它的身上。
供求双方存在矛盾:供应方努力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需求方则要求供应方用尽可能多的资源保障物流服务。矛盾妥协的结果是,在保障需求方利益的前提下,供应方使用尽可能少的资源。
实际情况远比理论分析复杂,还包含很多理论以外的因素。例如,供应方为了节约成本,会租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机动车辆,会使用低安全标准的仓库;需求方不切实际地提高服务要求,会造成供应方的资源浪费。
综上,尽管物流有绿色的本色,但要完全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不仅要依赖市场的调节,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行动。当然,行动之前还要先搞清楚绿色物流的内涵。
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这也是我国发展绿色物流亟待逾越的障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国有的地区在新建物流中心时,没有考虑和原有物流硬件设施的兼容问题,结果新的修起来,旧的就弃置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据悉,我国物流设施空置率高达60%。这显然与物流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更不要说绿色物流了。
毫无疑问,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首先是要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绿色运输还应当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问题,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例如,易燃易爆商品仓库不应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质仓库不应设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
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例如现在我国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就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随地遗弃引起的。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逆向物流是指所有与资源循环、资源替代、资源回用和资源处置有关的物流活动,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常被发达国家作为建设循环型经济的重要举措。实施逆向物流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商品召回制度、废物回收制度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制度。在我国,逆向物流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只是局限于废旧物资回收、生活垃圾分类等初级行为,经济效益尚不明显。我国的逆向物流工作基本上是在政府的组织下进行的,作为企业自身行为的逆向物流活动还不多见。
有人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它不能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相反还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也有人认为,绿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和企业无关。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国内外的实践足以证明绿色物流是有价值的,而且不单体现在概念价值上,还体现在实体价值上。
概念价值是一种虚拟的价值,它包括企业形象、企业信誉、企业责任等。企业伦理学指出,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应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信誉和履行社会责任。后者虽然仅仅是一种概念价值,但却能直接影响企业的实体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跨国公司关注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的原因。不可否认,绿色物流对现代物流企业的概念价值有重要作用。绿色物流将物流企业推向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有助于物流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赢取公众信任。
绿色物流企业也比较容易获得一些环境相关的认证,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实体价值是物流企业实实在在的收益。西方的最新研究指出,一个具有良好环境表现的企业通常也具有良好的盈利表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DJSG)指数等投资分析统计证明了这一事实。因此,绿色物流是可以为物流企业创造价值的。首先,绿色物流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股民和其他投资者的青睐;其次,绿色物流企业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运输仓储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以大大压缩物流成本、降低物流的环境风险成本,拓展有限的“第三利润”空间;第三,资源循环、资源回用等逆向物流的举措可以给物流企业带来实际收益,成为物流企业利润的新源泉,据西方学者估计,目前全球逆向物流市场达200亿美元规模之巨。
物流ISO14001认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目前,国内绿色物流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阶段所限,二是对绿色物流认识有所偏差。通过这里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企业重新审视绿色物流:绿色物流不但可以压缩物流成本,还可以带来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