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好处
提升企业形象与声誉: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更倾向于选择注重环保的企业。通过 ISO 14001 认证,企业向外界展示了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态度和实际行动,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增强品牌的美誉度。例如,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在选择供应商时,会优先考虑通过 ISO 14001 认证的企业,认为其在环境管理方面更可靠,有助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形象。
增强市场竞争力:许多行业的招标项目、政府采购以及与大型企业的合作,都将 ISO 14001 认证作为基本要求或加分项。拥有该认证,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拓宽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如建筑行业中,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时,明确要求投标企业具备 ISO 14001 认证,以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ISO 14001 标准促使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实施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企业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降低了环境风险。
规避环境风险:随着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企业面临的环境合规风险日益增加。通过建立和运行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企业能够确保自身活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避免因环境违规而遭受罚款、停产整顿、法律诉讼等风险,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推动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实施 ISO 14001 认证要求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环境方针、目标、管理方案、操作规程等,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这有助于规范企业的环境管理流程,提高内部沟通与协作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企业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实现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未通过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坏处
组织形象受损:在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眼中,未通过 ISO 14001 认证可能意味着企业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这会导致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受到负面影响,降低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信任度,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品牌价值。例如,一些环保组织可能会对未通过认证且环境表现不佳的企业进行曝光,引发公众关注和舆论压力,给企业带来负面效应。
业务受限:部分行业或市场对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有明确要求,未通过 ISO 14001 认证可能使企业无法参与某些项目投标、进入特定市场或与一些对环保要求严格的客户开展合作。这将限制企业的业务拓展和发展空间,错失一些商业机会。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进口产品的企业往往需要提供 ISO 14001 等相关环境认证,否则产品可能难以进入该国市场。
管理不规范:没有按照 ISO 14001 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企业在环境问题管理上可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容易出现环境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理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导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一旦发生环境事故,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同时也会对周边环境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竞争劣势明显:在同行业竞争中,已通过 ISO 14001 认证的企业在环保形象、市场准入、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未认证企业与之相比将处于劣势地位。随着市场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竞争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影响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各行业办理 ISO 14001 认证需提供的材料
通用材料
认证申请和合同:向认证机构提交正式的认证申请,并签订认证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证明企业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和组织身份。目前多证合一后,通常只需提交营业执照即可。
内部审计和管理评审资料:内部审计报告用于检查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发现不符合项并提出改进措施;管理评审报告则是企业高层对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全面评价,展示企业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机制。
一年内的环境监测报告:由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反映企业在废气、废水、噪声等方面的排放情况,证明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环评报告、验收批复(是否实行 “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对企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文件;验收批复是项目建成后,环保部门对项目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验收的批准文件。“三同时” 要求企业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相关证明材料需一并提供。2003 年 9 月《环评法》实施后成立的企业一般都需要做环评;对于之前成立但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样需要进行环评。像施工、物业、销售等行业,也可能需要提供相关的监测和环评资料。
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企业需识别自身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并梳理适用于本企业的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要求,形成清单以便对照执行和管理。
遵纪守法证明(环评资料齐全,可不提供):由当地环保部门出具,证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未发生重大环境违法行为。若企业环评资料完整且合规,部分地区可能无需另行提供该证明。
部分行业特定材料
建筑、市政、监理公司:除通用材料外,还需提供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资质证书证明企业具备从事相应建筑、市政工程业务的专业能力;安全生产许可证则体现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符合相关要求,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食品生产企业:需要提供 QS 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以证明企业具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生产条件和能力,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符合卫生要求,避免食品受到环境污染。
家用电器生产企业(除所有产品出口外):需提供 CCC 证书(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表明产品符合中国相关安全、电磁兼容等标准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环境管理,控制生产环节对环境的影响。
ISO 14001 认证办理流程
前期准备
确定认证范围:企业需明确纳入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业务范围,包括产品、服务、活动涉及的场所和部门等,确保认证范围全面且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
成立工作小组:由企业高层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组成认证工作小组。负责制定认证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体系建设和认证申请等各项工作,确保认证工作的顺利推进。
开展培训:对工作小组成员及全体员工进行 ISO 14001 标准知识培训,使员工了解标准的要求和实施意义,掌握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运行模式和自身在体系中的职责,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体系建立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工作小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全面的环境因素识别,分析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作为制定环境管理目标和措施的依据。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收集:收集适用于企业的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建立法律法规清单,并跟踪其变化情况,确保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最新的法规要求。
制定环境方针和目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环境影响和法律法规要求,由高层管理者制定明确的环境方针,体现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承诺和方向。同时,围绕环境方针制定可测量、可实现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分解到各部门和层次,确保目标的有效落实。
编写体系文件:依据 ISO 14001 标准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写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明确环境管理的流程、职责、方法和要求,使环境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体系运行:按照编写的体系文件要求,全面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各部门和岗位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包括环境监测、污染防治、资源管理、合规性评价等活动,确保体系的有效实施。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在体系运行一段时间(一般建议 3 个月以上)后,企业组织内部审核。由经过培训的内审员按照审核计划和检查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验证体系是否符合 ISO 14001 标准要求和企业自身的体系文件规定,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责任部门需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完成整改,以确保体系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在内审完成后,企业最高管理者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评审内容包括环境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体系的影响、改进的机会和需求等。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决策,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
认证申请与审核
选择认证机构: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认可度,选择具有资质和良好信誉的认证机构。可以通过查询认证机构名录、了解其业务范围和客户评价等方式进行筛选,通过CNAS认可认证机构企业可优先考虑。
提交申请材料:向选定的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及相关材料,包括前面提到的企业基本信息、体系文件、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资料、环境监测报告等,认证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定是否受理认证申请。
现场审核:认证机构受理申请后,安排审核组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审核主要了解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建立情况,确定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和范围;第二阶段审核则全面检查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对各项环境管理活动和记录进行详细审查,验证企业是否符合 ISO 14001 标准要求。审核过程中,审核组将开具不符合项报告,企业需针对不符合项制定整改计划并实施整改。
认证注册与持续改进
认证注册:企业完成不符合项整改并经审核组验证合格后,认证机构将根据审核结果做出是否给予认证注册的决定。如通过认证,认证机构将颁发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企业可在相关宣传和业务活动中使用认证标识,展示其环境管理成果。
持续改进:获得认证后,企业仍需持续运行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关注法律法规变化和环境管理的新要求,不断改进环境管理措施,持续提升环境绩效,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认证证书一般有有效期(通常为 3 年),在有效期内,认证机构会进行定期监督审核,以确保企业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发证后的监督(监督审核)
监督审核安排:在证书有效期内,认证机构会安排 2 次监督审核。第一次监督审核在初次审核完成后的 9 - 12 个月内进行(从初审完成日期计算),之后每次监督审核间隔不超过 12 个月。监督审核的流程和要求基本参照初次现场审核进行,旨在确保企业在获得认证后,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符合 ISO9001 标准要求,始终保持有效运行状态。
审核结果处理:根据监督审核结果,认证公司将作出相应决定。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持续符合标准要求,将维持认证资格;若发现存在轻微不符合项,企业需及时整改,认证机构跟踪验证整改效果;若出现严重不符合情况,认证机构可能会作出缩小认证范围、暂停甚至注销认证的决定。
复评(换证审核)
复评申请提出: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时,获证方至少应提前 3 个月向认证公司提出复评申请。复评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证书有效期内持续改进和保持有效性的全面审查,确保企业在长期运营中始终遵循 ISO9001 标准要求。
复评流程实施:复评程序与初次认证程序基本一致,包括文件审查、现场审核等环节。认证机构将再次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严格审核,评估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的改进情况和体系运行的稳定性。若企业通过复评,将换发新的认证证书,企业可继续使用 ISO9001 认证相关标识,证明自身质量管理水平持续符合国际标准。
办理咨询山西领拓:15034409001
山西领拓认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12日,于2018年8月27日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批准号:CNAC-R-2018-442。
认证领域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服务认证。
多年来领拓认证累计为上万家企业颁发各类认证证书,在山西省证书保有量1位、全国前列,拥有各地近千名审核员为您提供“就近服务”,满足企业即时办理,快速出证的需求。
山西领拓认证成立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相继在山西、北京、广东、内蒙古、陕西、安徽、河南、江苏、新疆、浙江等地区开展业务。2024年11月,领拓认证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资质评审及合格评定,并成功获得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质证书。2024年12月,山西领拓认证为阀门生产企业首次颁发CNAS三体系认证认可证书。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