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机构数字化转型现状及建议

发布:领拓认证 发布时间: 2023-06-25 访问量: 122 次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将数字化作为优先发展的方向,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赋予企业新动能,是推动企业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面对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数字化转型也被认为是企业应对挑战、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为本质属性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如何利用其技术优势、标准化优势、客户关系优势,在改善市场供给、服务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开放过程中,抓住时代机遇,借助数字技术驱动业务变革,提升效率和效益,创造新的价值,从而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也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认证机构数字化现状

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认证机构数量达到1112家,比去年全年932家,增长了19.3%,较2019年的596家增长近一倍,近几年新增的认证机构基本还处在业务追赶与管理短板补齐阶段,数字化尚未建立。国内头部检验认证机构在数字化方面,虽然已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很少有数字化业务实证或有完整、系统的数字化规划的报道。与国内众多企业一样,认证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意识固化“不愿转”、数字化技术薄弱“不能转”以及转型风险较大“不敢转”等问题。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比例仅有大约25%,远低于美国的54%和欧洲的46%。这显然无法满足市场消费者追求更加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目前,认证机构数字化方面有如下特点:

数字化程度低,结构化数据少

众多认证机构的合同评审、审核派遣、现场审核、合格评定、证书发放等业务所产生的记录,如认证记录、报告、证书等仍用纸质介质或纸质扫描件进行信息传输和流转,尚未形成结构化的数据。规模以上机构大多有网络化的认证业务管理系统,但业务数据尚无数字化,功能多停留在业务留痕、信息记录或记录传递等基础层面。实验室情况也类似,2020年上海检验检测行业调研显示,在上海市1175家检验检测机构中,有544家不同程度地应用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但其中相当部分机构仅有简单的OA或文件管理功能,能够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报告的仅占17.9%,这一比例在全国范围可能更低。

数字化意识薄弱,组织惰性较强

数字化意识包括数字意识和数据思维等。大多数认证机构的业务开展依然沿袭历史传统,思维固化,机构没有站在数字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没有使用数据思维的意识;再有,对数字化认识不足,不清楚数字化对机构的冲击,也认识不到其为机构带来的收益,更不清楚如何进行数字化变革。虽然在市场的推动下,机构做了一些信息化变革,也开发或引进了一些业务管理软件系统,但还不能从数字角度看待客户需求,对环境变化的感知、服务价值的提升认识不足。

组织惰性是指组织内普遍存在的保持既定行为方式和消极应对环境变化的倾向。与新认证机构相比,成熟的认证机构既有业务相对成熟,优势显著,但往往组织结构庞大复杂,在变革中容易存在路径依赖,“尾大不掉”,主要表现为员工的认知固化,习惯于沿着熟悉方向和路径来思考问题,按固有的模式去解决问题。管理层在外部环境变化时,坚持对决策的控制权,倾向于收回授予下属部门的权限,造成下属部门不易改变企业规定程序惯例。组织惰性不仅深层次影响着认证机构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而且也影响着认证机构的创新绩效。

机构运营成本偏高,组织流程效率低下

认证业务的开展往往高度依赖信息的支撑和人力的投入。无论认证业务过程流转还是风险控制,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数据和人力投入。认证机构的认证市场开发、审核任务派遣、现场审核、合格评定等认证业务,在流转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信息收集过度依赖人工、任务调度凭个人经验分配的情况,造成审核任务及合格评定积压与审核员工作量不饱满的弊端同时存在,导致认证机构运营成本高、发证周期长、客户感受差。风险控制方面,风控信息收集不及时,耗时耗力的同时,还存在关联信息收集不全面、外部信息利用不充分、信息更新频率低等问题。

数字评价体系未建,服务客户产品不足

尚未建立为获证客户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的标准,没有一整套包括人工智能(AI)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等在内的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为获证及潜在客户提供数字化服务;认证机构自身人员以及研发创新能力的不足,限制和制约了其开发出适用于客户的数字化服务的产品,如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技术运用诊断、培训和评价认证等相关产品。

认证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措施及建议

认证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机构自身及其认证客户的高质量发展。机构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累积和形成数据资产,加速业务数字化、数据业务化,创新业务提供及服务模式,持续提升自身及认证客户的效率和效益,才能促进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综合考虑短期与长期目标,需站在更高层面,结合自身目标、内外部环境情况,透过全局来审视数字化转型,不能头脑发热,追时髦、蹭热度,跟风模仿,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逐步实现业务数字化向数字化业务转变,从业务赋能、运营优化到模式再造逐步递进,进而带动包括组织、管理、技术、文化等的全面变革。具体建议如下:

培养数字化意识

统一认识,培养和激发员工的数字化意识是认证机构着手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首先,认证机构自上而下,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紧迫性;其次,强化沟通协调和自我学习能力,提升员工数字化业务能力;再次,通过监督检查、奖惩考核等管理方式促进数字化成效;最后,除理论学习外,可利用行业数字化实践分享来引导和激发员工的数字化意识,从而进一步影响员工的数字化行动力。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原则之一,也是认证机构存在、发展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指导思想。

认证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需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延伸价值链,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体验,盘活存量价值,挖掘新的价值增长。这需要在认证经营理念方面进行结构性、颠覆性的重构和转变,必须把认证的经营理念从我能提供什么认证产品进化升级到我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上来,围绕客户需求创造一系列服务于客户的价值提升产品,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

以提升效率和效益为导向

数字化转型应围绕提升效率和效益而展开,持续提高各要素的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认证机构的经营效益。比如,引入生产企业的智能计划与控制系统,包括计划智能制定、指标预报、计划执行与反馈、计划智能动态调整,结合审核人员所在地的地图标识、专业自动匹配信息,提升审核任务的自动就近派遣,提升任务一次派遣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还可以引入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建模及迭代等,对合格评定进行自动分类标签,甚至自动评价,实现更低的用人成本、更高的服务质量、更短的审核周期和更大的灵活性,实现降本增效。同传统生产型企业一样,认证机构同样可以大量引入机器或人力协同通过数据流动的自动化,淘汰落后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协同效率、管理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

用数字技术驱动业务变革,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

认证机构数字化转型是系统工程,长短期目标应综合考虑。短期来看,认证机构需先聚焦相关应用场景落地。认证机构与科技企业深度合作,以不同场景应用凝聚利益相关方,共同推进认证数字生态体系建设。认证机构当前可以利用政府网站、专业网站、新媒体和社交网站等采集数据,自动实现全网信息的抽取、转换和汇聚集成,对业务、受审核方形成更完整的认知,从而支撑认证业务的实施以及风险防控,简化认证流程、提升认证效率、降低认证机构及客户成本。再比如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优质产品认证,可采用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企业信息系统与认证平台接口对接、过程拍照留存、第三方检测报告上传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最终形成全产业链数字验证。

随着数字化资产的积累,认证机构可以结合市场需求,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认证机构、实验室以及客户的优化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复杂认证产品研发也将具备可操作性,这些势必引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认证机构的数字化具有极大的创新驱动潜能。

紧紧围绕价值创造,创新经营模式与业务变革

数字化转型从根本上讲是重构价值体系,改造、优化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服务链等价值创造和传递环节。

单从技术应用方面来讲,认证机构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检测,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比如智能感知+大数据,采用超声传感器实现物联网的万物可连接,基于安装在设备上的各种传感器实时、动态监控设备运行状态,预警预判检测认证对象的状态,实现事先维护、预测性维修(设备健康管理),在设备尚未发生故障或造成损坏的前提下,更准确地判断隐患,一旦发生,系统自动触发报警或维修指令。

认证机构在提供认证的同时,借助数字化转型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包括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智能增长(不是只靠要素投入)、以绿色经济和竞争力为基础的可持续增长(不是生态环境恶化)和以增加就业和促进社会和谐为基础的包容性增长(双赢、多赢)等。

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合作

认证行业虽属高技术服务行业,但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云大物联智”非认证机构所擅长。认证机构应主动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力度对数字化的技术路线、前景趋势、商业模式和安全风险等内容开展全方位研究,紧跟国际前沿趋势、深挖内在规律,为推动检验认证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培养与储备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性。认证机构应加快数字化领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促进数字化相关学科与认证业务的融合,推动认证业务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人才,有力支撑认证机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数据安全

数字化建立在数据的高算力、强传输的基础之上,海量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往往在瞬间完成。随着全球网络黑客、安全漏洞、信息泄露的频繁发生,很难保证机构的相关数据不被非预期地使用,数字化安全形势严峻,建议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一要强化数字资产核心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明确机构基础设施运营主体责任,强化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理念,加大对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保护力度,全面提升数字资产核心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能力;二要提升数字资产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做好数字资产技术和应用的安全评估工作,增强数字资产安全技术保障能力;三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对数字资产企业采集和使用数据的全过程监督,加快制定符合机构实际能力,推进对个人数据、场景数据和运营数据等的分类分级保护,强化对数字资产企业采集和使用数据的全过程监督,在国家数字资产企业间数据共享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实现数据保护与数据使用的平衡。

商业模式

无论是认证机构自身还是认证机构与其他行业“联手”,机构前期都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尽管各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但是如何在应用推广的同时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快速摊平资本,依旧是摆在认证机构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据报道,在实际商业实践中,企业面临大力投资数字化却收效甚微的困境,甚至造成经营业绩下降,出现企业数字化悖论(企业投资数字化却并未获得预期的收益增长)现象。首先建议认证机构打通组织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增强资源获取和转换能力,赋予员工更高的自主权,为数字市场中的服务系统塑造动态应变能力,提高机构柔性化能力;其次建议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重点放在构建与企业数字化要求相匹配的能力上,可根据数字化的层次分阶段发展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包括组织数字化文化、内容与信息、研究与创新、数字化基础设施等方面;最后建议劳动密集型的中小认证机构,实施数字化转型需慎重,因劳动密集型程度越高,数字化转型变革的效果可能不会太明显。

山西领拓认证,ISO三体系认证办理机构 山西领拓认证,ISO三体系认证办理机构

领拓体系认证办理案例

ISO体系认证机构,专业值得信赖

ISO体系认证 新闻中心

ISO体系认证机构,领导认证最新资讯

关于领拓认证

山西领拓认证-iso9001认证办理机构

山西领拓认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12日,于2018年8月27日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批准号:CNAC-R-2018-442。认证领域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服务认证。 多年来领拓认证累计为上万家企业颁发各类认证证书,在山西省证书保有量1位、全国前列,拥有各地近千名审核员为您提供“就近服务”,满足企业即时办理,快速出证的需求。

领拓自成立以来,因规模不断扩大,相继在山西、北京、内蒙古、陕西、安徽、河南、江苏、新疆等地区开展业务,帮助企业规范管理思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X

领拓认证微信号

可手机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领拓认证微信号:19935869001

(点击可复制微信号,到微信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好友!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