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数字化和绿色转型的政策框架下,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和部分国家正加速推进产品数字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的落地实施。产品数字护照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把握产品数字护照的发展动向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积极应对此形势对我国国际贸易出口、数据跨境安全及企业合规成本等造成的影响。
一、全球产品数字护照应用现状 产品数字护照作为一种数字工具,通过数据载体链接唯一标识符,在跨国贸易和流通中证明产品的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消费者和其他企业了解产品、材料及其生产条件和可持续性,提升全球价值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产品数字护照的应用现状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欧盟2019年发布《欧洲绿色协议》,要求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至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在此框架下,2022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引入了对信息和数字护照的要求,使在欧盟市场流通的产品更具有可重复使用、可修复、可回收的属性,作为《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的一部分。到2024年,欧盟的产品数字护照将至少在电池、电子产品和纺织品3个试点进行部署。到2030年,在欧销售的所有产品都将强制使用产品数字护照。 二是用于跟踪产品生命周期。2020年和2021年,澳大利亚每年仅有12%的塑料被回收,因此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着手制定一项跟踪塑料、玻璃和其他可回收材料生命周期的新计划,以此记录有关材料的来源和去向,从而为企业提供质量保证,并消除“漂绿”行为。澳大利亚计划于2028年全面投入运行数字护照。 三是用于推行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欧盟、美国和我国正逐步使用电池数字护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电池数字护照可以通过数字基础设施记录和交换电池价值链上的所有数据,促使生产商按可持续和可循环的原则进行设计和生产,并为消费者提供决策支持,最终延长电池的生命周期,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欧盟2023年发布《电池法规》,要求实现碳足迹、金属回收率、供应链尽职调查、性能等方面的数据透明。美国2022年8月发布《降低通胀法案》,强调了电池材料和组件来源的数据重要性,为此将实行数字护照或可追溯系统。我国2023年启动了电池数字护照的开发计划,要求电动汽车的电池价值链实现碳足迹、循环度等的数据透明。
二、产品数字护照对我国的影响 一是技术要求将产生新的贸易壁垒风险。欧盟与我国具有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2022年我国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电池、纺织品等均为我国出口欧洲的重要产品。欧盟等的数字化载体要求及强制手段需要相应的技术基础,将构筑起新的数字贸易壁垒,为我国出口带来限制。 二是数据跨境将带来新的数据安全隐患。欧盟正依托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构建产品数字护照系统,旨在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深度整合。我国出口货物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与我国工业技术布局、战略谋划息息相关。欧美国家产品数字护照要求相关信息涉及质量、安全、环保、低碳甚至反垄断、人权等多方面,系统性强、敏感度高,可能带来数据跨境安全风险。 三是单边措施将造成新的企业适应成本。欧盟产品数字护照对企业的产品数据汇聚、存证、核验、交互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此举既产生了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改造成本,又产生了跨国检测的认证成本,还需企业匹配相应的制度与人才,将对我国出口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造成冲击。
三、相关建议 一是加快市场规则的制定,优先以国际“互认”代替“接入”作为我国产品数字护照总体适应路径,完善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格局,加快认证认可“走出去”。 二是持续跟踪研究各国的产品数字护照政策规划、标准制定、推进模式与协同方式等,向行业企业精准推送技术性贸易措施最新动态,降低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杂志 2024年第12期